媒體總結出的一條"中國式相親鄙視鏈"火了。在北京,"京籍京戶""中心城區及教育高地房產""男性海歸""女性本科",被認為是相親市場中最具競爭力的指標。一些相親者不僅敗在房產、戶口等硬條件上,還因為某些無厘頭的理由被淘汰,例如,因為"十羊九不全"的民間說法,1991年出生的屬羊人士備受歧視。
對於"相親"大家並不陌生。幾乎每個人都有相親經歷,哪怕沒有經歷,和朋友聚會的時候也會聊一聊"我的相親奇葩經歷一二事",也會看一看天涯上發的一些帖子,因此,對於相親並不陌生。以及《非誠勿擾》等一系列的相親節目,蓬勃發展的婚戀市場,百合網等相親網站,這些都是大家比較熟知的相親模式。筆者認為,相親的最終目標是走進婚姻,但是"相親價格表"卻又與婚姻的真諦漸行漸遠。應該剝去婚姻相親的表層問題,看問題本質處在何處,原因到底是什麼,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才能讓以後的婚姻有規範、正常的發展。
就父母而言,如果相親是一場戰爭的話,父母相當於先鋒隊。他們普遍存在著"門當戶對"的思想,這是中國傳統的婚姻觀。其實門當戶對不一定是錯的,父母的出發點是希望子女的另一半在思想、生活習慣、素質等等方面能與之匹配。恩格斯說過:"沒有愛情基礎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因此現在的門當戶對應當是以愛情為基礎的,這樣才是完美的婚姻。
就子女而言,子女在相親爭論中以承受著的身份存在,因此子女應該注意反思,在適婚年齡應該有主見,不能一味聽從父母,父母選擇出來的人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另一半,因此,要學會自立,加強思想獨立和經濟獨立,對自己負責,不要過分依賴父母。這並不是鼓勵子女義正言辭的與父母爭辯,有意見時要和父母好好溝通,開誠佈公的分享自己的想法,講述身邊的案例和時代的變化,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讓父母理解自己。
就社會而言,相親價格表中關於戶籍、房子、醫療、教育、生活用品、父母養老保險等等,是社會大眾關注的普遍問題。國家正在逐步進行戶籍制度改革,而且也積極地通過宏觀調控來控制大眾的生活成本,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在未來,只要社會成本降低、福利和社會保障完善,未來的婚姻選擇會將更多地關注點放在婚姻本身的價值,而不僅僅是物質方面。
總上,無論是父母、子女還是社會,都應該對"相親價格表"進行反思。未來可能面對很多選擇,婚姻中也會有很多考量,計算一時的物質得失,不如算清一世的幸福,才更有保障,才能對自己的父母和後半生負責。不用考慮他人的婚姻,想清楚自己才是最關鍵的。我希望大家能有正確的婚姻觀,不要人云亦云,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