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透過相親方式娶大陸新娘來完成婚姻大事已經很普遍,嫁到台灣的大陸新娘也越來越多,但是台灣社會並沒有因為大陸新娘新住民的增多而瞭解他們,相反的,仍存有許多的誤解與偏見。常見的誤解與偏見之一,就是大陸新娘的下一代學習成績較差。
許多人認為大陸新娘新住民子女多數處於學習弱勢,但這個觀念恐應打破。根據南台科技大學教育領導與評鑑研究所講座教授李新鄉團隊研究發現,新住民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父母,對子女的課業相當關注,下一代成績表現不遑多讓。
這項研究,乃接受科技部委託,以原台南縣新住民下一代,目前為國一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科目則以自然與生活科技為主,樣本數為二一八人,其中父母其一為大陸籍子女有四十九人,約占三成,樣本回收率為七成八。
李新鄉指出,這份研究最有趣部分,乃打破一般人對於新住民子女恐都有學習弱勢的既定印象,根據團隊針對國一生上學期的課業表現調查發現,他們的學習狀況不錯,尤其大陸籍新住民子女的學習成效,甚至高過一般台灣學生。
李新鄉表示,新住民子女教育成就相關因素相當複雜,包括家庭、社會、個人等,尤其個人學習動機、態度乃至於方法,都會有所影響。出席會議的勝利國小校長佘豐賜、文賢國中校長陳柏蒼認為,許多大陸新娘母親相當關注孩子的課業狀況,也因此下一代的表現並不遜色。
李新鄉指出,新移民子女不該被全面視為弱勢族群,除恐不利於族群文化融合發展,因一般誇大其教育弱勢嚴重性,恐造成政府政策錯誤、資源浪費。李新鄉強調, 這項研究反映出,無論學生來自何處,族群似乎不是造成教育弱勢的主要因素,所有學生應該被一視同仁,補償性政策過與不及都不好,學校除加強多元文化教育, 家庭、學校和社會也應該通盤合作,才能讓台灣社會更融洽。
文章留言